• 高枕无忧

    春秋时期,齐国有一位叫孟尝君的人,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门客,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、中、下三种等级。上等的门客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,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;中等的门客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;下等的门客每天[详细]

    2020-07-27 21:34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恶贯满盈

    商朝末年,国君商纣(zhòu)王暴虐(nüè)无道,任用奸臣,残杀忠良,激起了民愤,就连诸侯王也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。[详细]

    2020-07-29 19:38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狼狈为奸

    相传古时候有两种长相非常相似的野兽,分别叫狼和狈。它们都是喜欢偷吃农家猪羊的野兽。二者唯一不同的是:狼的两条前脚长,两条后脚短;而狈却是两条前脚短,两条后脚长。这两种野兽,经常一起去偷猪、羊等家畜。[详细]

    2020-07-29 19:38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顾名思义

    在古代,大多数人尤其是当官的人和读书人既有“名”又有“字”,有些人除了“名”“字”之外还有“号”。所谓“名”,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。[详细]

    2020-07-29 19:38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顾左右而言他

    战国中期,有一个名叫孟子(又称孟轲)的人。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。 据说,有一次,他对齐宣王说:“有一个人,因为要到楚国去,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,请予照顾。等到他回来的时候,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[详细]

    2020-07-29 19:38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请君入瓮

    唐朝女皇武则天,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,任用了一批酷吏。其中两个最为狠毒,一个叫周兴,一个叫来俊臣。他们利用诬陷、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,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。[详细]

    2020-07-29 19:38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爱屋及乌

    商朝末年,商纣王的统治十分残暴,民心尽失。周武王就率兵灭了商朝,建立了周朝。建国后,武王对如何处理商朝留下的官员很伤脑筋,他问姜太公:“周朝建立了,对商朝的官员到底应该怎样处置?”姜太公说:[详细]

    2020-07-30 19:44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董狐直笔

    【典故】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“赵盾弑其君”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[详细]

    2020-07-30 19:44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闭门思过

    西汉昭帝时,燕人韩延寿曾做过东郡(今山东郓城)的太守。他善于听取部下的劝告,积极采纳好的主意。他在东郡当官三年,号令严明,办案果断迅速,结果,社会风气大大好转,使东郡成为当时全国治理得最好的一个郡县。[详细]

    2020-07-30 19:44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乘人之危

    东汉时,盖勋因为人正直,很有才干,被举为孝廉,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——长吏。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,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。[详细]

    2020-07-26 22:39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望尘莫及

    南朝时期,宋国有个叫吴庆之的人,很有才学。当时的扬州太守王义恭对吴庆之特别赏识,便请他出来担任类似秘书的幕僚工作。王义恭在办公务时遇到什么问题,都向吴庆之请教之后才做决定。后来王义恭因公事被皇帝杀害,[详细]

    2020-07-25 14:28 分类:成语故事
  •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

   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,家境贫寒,但喜爱读书,不理家业,曾出家当过道士。后任宰相之职,为唐朝贞观名相。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,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,并经常引入内廷,询问政事得失。魏征喜逢知己之主,竭诚辅[详细]

    2020-07-25 14:28 分类:成语故事